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歷久彌堅-理性與感性的傳承實務」之推薦文

近年來,臺灣民營企業大規模地進入接班階段,各種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交錯出現在社會大眾面前。要將家族企業過度到百年的企業家族,成為家族企業人士、投資人士、專業人士,甚至於政府經濟部門相關重要議題。筆者所服務的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整合十多位具備實務經驗專家,結合許多案例和臺灣企業家感想,正式發表一本針對家族企業的專論「歷久彌堅-理性與感性的傳承實務」。如果有機會閱讀過後,一定會非常認同黃茂榮大法官所言:對於家族企業之傳承問題,這是本跨度極大,兼從理性與感性面向,極具參考價值之作。

當打開這本著作時,就會發現這本書有三個主要亮點。第一、反思家族傳承的根本問題,到底要傳那些東西?傳資源,還是傳資產?從家族汽企業永續傳承過程中,有哪些思考點要加以考量?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從六大工具中挑選一個重要的家族企業傳承的平台工具,並且設計出一個良好的遊戲規則。第二、將家族企業中的角色,按照「所有權」、「企業」、「家族」三個環,所交集出八個重要利害關係人,各自有關切利害點,從而提供設計一個建構傳承和接班計畫之參考點。第三、誠實地面對企業上市和退場機制,前者可以透過將企業上市櫃過程,讓企業有秩序地走向現代化治理模式,後者則是當接班人沒有意願、態度或能力時、企業發展面臨瓶頸、市場環境產生斷層時,都可以正式啟動退場機制,讓家族後輩可以獲得良好的資產傳承。這三個亮點在國內其他討論家族企業書籍中,普遍所缺乏的部分。

從不同讀者而言,各自有可以觀看的角度,分別推薦如下:

一、對於家大業大的企業主而言,這本書讓你對於家族和企業傳承有完整的架構,同時,讓家族重要的決策者和重要的幕僚群,檢視目前接班佈局,制定或調整未來的接班計畫。畢竟好的接班過程,將家族和企業同時都可以傳承下去,沒有好的佈局,就有很大機會讓子孫困擾很長的時間。

二、對於中小企業主而言,下一代是否願意和能力承接乃是重要的傳承問題。如果有下一代接班人,則這本書提供應該在家族企業治理上採用工具來進行,並且思考後續步驟。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這本書可以協助思考如何進行退場和將事業轉化為資產。

三、對於想要接班的人而言,可以自己看完後,掌握箇中奧妙後,將這本書透過企業主的另一半或是旁邊信任的人士,轉贈給企業主,觸發他完整地去思考這些問題,尤其是財產分配與僵局的問題。

四、對於各種家族企業內部的重臣和外部的專業人士,這本書就是一本最好的實務手冊,它提供一個完整的接班傳承的作法,可以作為協助所服務家族們規劃的起步。
家族和企業作為兩種人類社會延續血脈和資源之重要機制,碰撞在一起後,產生許多情、理和法上的糾葛。推薦這本「歷久彌堅-理性與感性的傳承實務」給想要解決這個糾葛的朋友。



-完-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從財務報表中的文明發展-1

現代商業社會中,人類透過資本運作來完成各種協同合作的工作,創造出經營成果,並且分享利潤。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財務報表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現代財務報表運作方式,已經超過五百年以上的時光,所以,可以一個重要人類文明的發明和產物。今天先不去探究現代以雙式簿記為基礎的起源,而是細看這份財務報表代表出來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創新。

現代財務報表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就代表一個經理社會已經創造出一個對於私有產權保護和運作的機制。雙式簿記發展核心精神在於一個經濟個體的資產,可以透過聚合許多人的資金來形成。所以,這代表在能夠產生雙式簿記的社會裡,承認債權人和股東的權益,並且加以保護。

財務報表核心在於讓出資的人(主要是股東),了解其在一個經濟個體的權溢,和這些資金使用的效率。當一個社會對於股東權能夠開始保護之前,對於債權人也就必須能夠加以確認他們的權利義務。所以,當一個經濟個體被組織起來,股東就必須透過集體運作來進行處理,於是,有能力有效運作經濟資源的人,就可以開始發揮更大效益。所以,從歷史脈絡中,一個文明就能夠進入下個階段的發展。

傳統自耕農社會中,務農成為每個人謀生的義務,後來發展出封建制度或是君主制度,在於對於土地資源管理和保護,讓一小群人針對政治和軍事開始專業分工。這些制度發展下,經濟活動主要在於類似債務的關係,農民主要對於君王所代表地主群體,產生一個負債關係,定期支付代價,取得其同意可以進行土地開發。這個時候,土地所有權還是很薄弱,任何政治力量或是上位階級力量,都可以輕易加以剝奪。中國社會發展到明清時代還是以這種經濟制度為主。

但是,在現代社會能夠發揮高效率的能量,在於讓每個人都專心從事其所專長,透過彼此交換,就能夠去取得所需要的資源。所以,現代財務報表出現就變成理所當然。當有能力去進行貿易(資源交換)的人士(如:開拓殖民地的專業經理人)出現後,就產生取得經濟資源的需要(如:去建造船隻、招募船員),而這個經理資源提供者,在於出資和取得利潤分配,但是,將實際運用方式交給前面所謂的專業人士。因此,在這個協作系統中,出資的人、經營的人、各種技能提供者,都依據其優勢和承擔風險的方式,取得他們想要的報酬,從而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利。當西方社會開始出現這樣的機制後,產生巨大雪球效應,讓他們的文明進入下個階段發展。以今天而言,這樣的運作已經覆蓋全球範圍。

探究財務報表形成,每個國家表達財務報表方式,背後都有一個社會在文明發展上的痕跡。下回再探討資產負債表表達方式下的財富觀。

-完-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創造台灣的第三個生態圈

臺灣的未來到底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在強鄰的旁邊,以商逼政的情況下,到底有哪些機會呢?配合新政府的新政策,一時間新南向成為主流話題,不過,成功的案例多半是已經在那邊耕耘10年以上的台商,想要短期間獲得成功的案例,則是鳳毛麟角。不過,從臺灣的發展軌跡來看,從東南亞出發來看臺灣,要創造出新的生態圈,到是不失一條可行的道路。這篇短文試著將過去臺灣的發展歷程,以概觀方式來找出對於未來發展的觀察。

臺灣在世界創造出的第一個生態圈,應該要從接受美援開始到2000年這段時間,作為美國最西邊的一個重要的盟友,臺灣基本上就是美國勢力範圍的最西邊。在這個階段,美國對於台灣有兩個實質上重要的作用。第一個,美國提供台灣發展工業化的主要市場之一,當台灣從農業走向民生製造、石化、鋼鐵等製造業過程中,美國提供相當重要的市場、資金和技術來源,第二個真正的重點在於美國接受大量的台灣學生和家庭進行移民或階段性移民(如:留學取得身分後返台),這個階段讓臺灣社會吸取大量美國所培育出的人才。整個產業高峰應該是臺灣成為半導體製造和電腦製造的全球重鎮。因此,這個階段臺灣其實是美國生態圈的一環,最西邊的環節,負責製造的環節。
當臺灣在正式開始讓人民可以合法往來大陸,碰上大陸在鄧小平的領導下開始進行改革開放的步調。在這個階段,臺灣成為大陸生態區的一個重要資金和技術的來源,而大陸所提供大過原先臺灣好幾個量級的資源也讓臺灣的經濟更一進步走向世界企業。因此,從2000年開始的前十年,臺灣是大中華生態圈的最南端。創造出這個生態圈幾個重要的基礎:第一、兩岸政治領導以改革開放為主要走向,釋放出華人努力致富的能量;第二、歐美市場開始進入人口穩定時期,而大陸地區便宜的資源(包含人口),讓台灣製造業有機會利用這個浪頭,成為世界級的企業;第三、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開始大量的擴散,這就像20世紀初的福特T型車一樣,很短的時間,擴散到世界各地。

到目前後,前二個生態圈都已經成熟,不容易再產生大量年輕的人口移動。從現在台灣情況來看,臺灣已經擁有大量的東南亞媽媽所組成的新臺灣家庭,而且大量東南印的工人,都有機會成為下個生態圈重調的生圈。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臺灣的第三個生態圈就是成為東南亞經濟圈的最北端。相較於日本、中國和美國的強勢和優越感,臺灣真正的利基在於透過民間建構出平等和互惠的生活圈。臺灣本身在未來10年將會有超過20萬的新臺灣人到達具備具備投票權的年紀,這個將會幫臺灣帶來許多的機會。未來臺灣對於東南亞的經理圈重點應該不是將在大陸的製造系統移動到東南亞(川普的當選已經讓未來東亞的製造將整體移回美國),而是讓東南亞成為臺灣的文化創意、醫療照護、教育產業、現代商務發揮的地方。

因此,從大方向來說,讓新台灣人家庭在臺灣能夠更加的深根,強化這些人口和其母系原生文化連結,放寬東南亞地區來臺灣受教育、居住、工作的管制,創造出更強的民間流動。受限我們現在的國際地位,政府應該無需想要走在前面,而是盡可能解除管制,隱藏在民間流動之後,就能夠發揮出更大的綜效。未來有機會,筆者重新整理出更多數據分享給大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