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從英國公投談起…

本月最大的變化,算是本次英國公投以脫歐選項勝出,後續還是會拖很久。不過,在這個之間民調、賭盤都有不同的預期,但是,金融市場還是有一小群人事先在匯率和指數利用這波由高到低,產生數以倍數以上利潤。目前各大專業機構,分別針對後續作業時程、可能對於經濟衝擊、後續對於各地區政治統獨變化,提出各種預測。換言之,許多專家又有一個新的題材,可以有工作繼續做了。

近年來,從美國產生金融海嘯後,反而連續歐洲和中東先後輪流出現各種危機。我們將鏡頭拉遠來看,這個世界到底產生變化呢?

這個世界問題在於生產力已經遠超過這個世界有層次的需求。當不斷地創造出貨幣後,卻是無法持續產生出新的有層次之需求,來搭配生產力變化。在2000年以前現代資訊科技帶動出新的需求,過去15年主要由中國生產力滿足歐美經濟快速成長需要。在歐盟統合後,德法生產力快速地灑入南歐地區。當這些流動都只有一個方向的時候,最後,都是會造成很大的問題。當生產力超過需求後,光想要靠推動投資或貨幣來創造需求,這是不夠的。

當世界無法快速地成長時候,各階層原本透過期望有機會能夠改善自己生活時候,卻發現努力工作不代表有機會有更好的生活時候,社會階級間的摩擦和壓力就會變大。當各國政府又將貨幣釋放出市場時候,獲利將是有資本運作能力的階級,而這個階級掌握的資金已經不是傳統投資標的所能夠吸納,於是,匯率就是變成最好的標的物。從而貧富差異持續擴大中,直到社會產生巨大的爆炸為止。

這個世界開始從底層翻轉過去三十年來的遊戲規則,筆者深信接下來還會看到更多的非典型現象。這次,英國年齡層和地區別公投結果差異,英國內部壓力還會持續增加,但是,還是重新讓大家去思考追求統一較大的經濟體是否一個最有價值的事情,過去以自由貿易和市場競爭(民主某個層度也是一種比起其他制度社會成本較低的政治市場)的方式,應該到了需要修改的機會。不過,應該還不會走到盡頭,只是要有更多創新的解決方式。

下回再聊聊基本收入制度之一些發想。

-完-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龍頭公司的競爭力與社會責任

日前,在一個新聞節目上,有一段對於台灣半導體龍頭業者T公司的競爭力深度報導。依據該報導中,T公司為持續創造出良率和成本的優勢,著手要求供應商配合開發出更有效能的設備,其有一個案例就是製作過程所需要使用的一項重要器材。T公司原先使用的器材是由歐美設備廠商所提供的產品,每個產品約需要26萬元,產品能夠提供一定規格的使用效果。但是,T公司不滿足於此,於是找來台灣業者,提供原先使用國外產品和規格,要求台灣業者開發出相同規格產品。T公司給予條件就是,如果台灣業者開發出規格能夠超過該國外產品之規格(如:耐用度),那麼T公司就願意下單給這家業者。

後來,臺灣業者果然拿出拼勁,硬是做出比國外產品更好的臺灣產品,然後,T公司也依約下大批訂單給該業者。聽起來不錯,不是嗎?但是,該報導提到T公司願意下單前提是臺灣業者的每個產品只能收取18萬元。對!比原先國外產品價格要低30%。T公司以更低價格得到更好的產品,創造更大的競爭力。該新聞主播更是以此推崇T公司對於股東的創造價值。
記得有次,筆者和一位企業主聊到臺灣的低薪環境和解決之道。筆者半開玩笑的說,如果他的供應商以希望要增加員工調薪,因此,要將價格增加30%,他願意接受嗎?他直覺回答無法接受。所以,如果按照臺灣目前產業環境,要解決低薪問題,實在很困難。

連結前面對於T公司的報導,只要台灣產業競爭環境的遊戲規則是:做得比國外業者(通常是歐美日業者)多,收得比國外業者少,那就是競爭力。那麼國內環境就不可能改善的一天。沒錯,類似T公司這些由過去政府扶持成立的優秀公司,通常就是落實前面遊戲規則最徹底的業者(如:我們是龍頭公司,所以,能夠做我們公司,就是你們的最佳廣告。如果你們不要,後面還有很多公司的要免費做…)。試想前面那家臺灣業者所投入的研發資源,承受萬一失敗,就要自行承擔的風險,而做出來後,只能得到國外價格的70%(問題是為什麼做出更好的產品,收取的不是國外價格的100%,甚至於110%以上呢?)。那麼臺灣人才就是只有低薪和外流的份,臺灣產業就生不出更多有能力的業者。有些時候,對於股東(尤其中間有很多的外資股東)盡責了,對於台灣產業、業者和人才就未必盡責。對比該行業的其他公司,或許對於股東沒有那麼好,卻是創造出臺灣許多的董事長,電子業豐富多變的生態和高薪的員工。

臺灣產業很多的龍頭業者其實都是當初由政府資源所扶持的業者,現在應該是回饋這個土地和上面的廣大納稅人的時候。要改變台灣產業環境,只要他們願意用和國外業者同級的價格,支付給國內產品或服務的廠商或其員工,那麼就可以開始帶動台灣走向正向的循環。因此,當你是臺灣有競爭力有實力的業者,善盡社會責任的做法,不是再去創造超額的利潤,而是能夠願意支付出更多的價格,給這個土地上努力做出價值的廠商和人們。從而就會鼓勵更多的業者和人們去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