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每股盈餘(EPS)和權益報酬率(ROE)那個好?

從財務報表來看一家公司經營團隊的經營成果,主要可以從兩個結果性的衡量指標來進行:每股盈餘和權益報酬率。前者代表將一個特定期間(通常是一整年)的損益(通常指歸屬於母公司部分),除以該公司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就可以得到每股可以獲得的盈餘。這個數據高低通常也代表每股可以獲得的股利範圍,通常可以用來做為評估股票價值的基礎。舉例而言,一家公司的每股盈餘為$3,而市場願意用15倍的每股盈餘來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就代表該公司現有的股票價格為$45。這個15倍代表股價和盈餘的比值,通稱為本益比。後者權益報酬率,則是將整體損益除上平均該公司的權益總數,用來衡量該公司經營團隊在運用該公司全體股東給予的資本之每年所獲得的報酬,亦即用每$1的權益投入換來多少金額的報酬。

這兩個比率對於不同投資風格的投資人就著不同的作用。從權益報酬率來說,通常希望公司能夠維持公司權益報酬率超過一定水準,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華倫巴菲特,其透過權益報酬率來做為篩選投資標的之主要門檻,要求所投資公司在於每年能夠讓資本運用有一定報酬,並且持續將資金用於超過符合該等條件的投資計畫。以其所屬柏克夏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經過數十年下來,回饋給投資人數以百倍計的投資成果。在這個衡量方式,將公司資金投資於高於公司要求報酬率的計畫就可以持續增加權益報酬率,可以引導公司經營階層重視公司中長期發展,取得長期勝利。

從每股盈餘而言,真正重點在於股價本身的增減,本益比和每股盈餘都是公司經營階層需要注意的部分。如果股東對於股價有要求目標時,公司必須追求每股盈餘提升和本益比提升,前者代表要增加盈餘、控制股數,而後者要持續提供市場題材。現在市場重視每股盈餘,因此,許多公司需要設定好未來每股盈餘的成長藍圖,然後,每個季節都會被抓出來和這個藍圖比較。當沒有那家公司可以長期增加盈餘,因此,可以看到後來公司必須開始控制費用、以輕資產方式經營、降低普通股股數(如:舉借負債後,到市場買回並註銷股數)等,來滿足股東對於公司每股盈餘和本益比追求。

這兩種衡量方式有何差異呢?假設一家製造業公司被要求的權益報酬率要有15%,那麼只要它的製造廠可以有15%以上的報酬率時,該公司就可以持續保有製造部門。但是,如果要持續追蹤每股盈餘時,那麼當需要降低股本,以減少股數時,則處分製造部門,改以委外代工方式,讓公司負責品牌和銷售,就會是合理的選項。短期內,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長期而言,卻會持續讓公司減少在製造、研發等投資上,這也就是美國一位知名管理學者認為,從1990年代以後華爾街開始重視每股盈餘後,讓美國企業將製造環節和相關投入均移往亞洲,造成美國在製造環節的失落。

這兩個比率沒有好壞,如果希望做一家公司的長期股東,則權益報酬率可能會來得好些,這代表這家公司團隊任務在於使用公司淨值持續增長,但是,如果希望能夠在價格差異間進行獲利的話,則每股盈餘反而比較有用。不過,這樣股東對於公司並沒有長期的認同和期待,而是希望能夠賺取價差,容易造成公司經營團隊必須為短期績效而犧牲對長期有益的投資。如何選擇就端看投資人和公司經營團隊的互動了!

-完-